整治“內卷式”競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、一招制勝,需要遵循經濟規律,匯集各方力量,多管齊下,綜合整治。
	
供需兩側協同發力,促進總供給和總需求動態平衡。供需不匹配、不平衡是導致“內卷式”競爭的重要原因。這就要求整治“內卷式”競爭必須供需兩側協同發力、協調配合,既要做大市場空間,也要提高供給質量。要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,形成需求牽引供給、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。居民消費需求不振是國內需求不足的突出癥結,要加快補上消費不足的短板,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,深挖潛力提振消費,推動大宗消費更新升級,激發服務消費潛力,放大新型消費帶動效應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推動供給體系和效率明顯提升,以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不斷升級的需求。海外市場蘊含巨大發展機遇和空間,要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,完善企業“走出去”保障機制,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,拓展外貿新空間。
	
規范政府行為,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政府行為越規范,市場作用就越有效。“內卷式”競爭是市場失靈現象的體現。綜合整治“內卷式”競爭,根本上要著眼于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,形成既“放得活”又“管得住”的經濟秩序。各級政府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要堅持有所為、有所不為,轉變政府職能,樹立正確政績觀,樹立算大賬、全國一盤棋理念,實施好《公平競爭審查條例》,落實好《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(試行)》,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,推動要素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高效配置;著力規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行為,將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從拼政策優惠轉變到優化營商環境、提高服務水平上來,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為,形成規范招商、良性招商新模式。各地要立足自身條件,遵循產業發展規律,優化產業布局,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避免在新興產業發展中出現“內卷式”競爭。公平競爭、優勝劣汰的市場秩序,是有效發揮市場機制活力和作用的內在要求。要完善產權保護、市場準入、公平競爭、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,創新監管手段,強化監管和質量標準,實施好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》,嚴厲打擊惡意比價、虛假宣傳、互黑互踩等市場亂象,加強對平臺“內卷式”競爭的治理,規范競爭秩序。通過企業整合重組形成適度競爭的產業組織體系,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、形成市場良性競爭的重要途徑。要完善市場出清機制,堅持依靠市場機制鼓勵企業縱向整合與橫向兼并,提高有關產業集中度,推動市場有效出清。
	
強化行業自律,提高行業和企業反“內卷”的自覺性。行業自律是經營主體在市場競爭中自發形成的一種自我約束機制,是規范企業行為、維護市場秩序、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。綜合整治“內卷式”競爭要從強化行業自律做起,發揮行業協會作用,倡導合法、公平、誠信、正當、有序的行業競爭,完善傳統產業行業協會職能,補上新興業態行業組織空位,通過制定行業標準和規則,規范市場行為,形成廣泛共識,遏制惡性競爭。強化企業特別是鏈主企業社會責任,引導企業增強抵制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自覺性,推動形成良性的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關系。技術創新、產業升級是企業打開市場空間、防止低水平同質競爭的根本出路。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,引導廣大企業積極順應市場變化,著力提升創新能力,努力開辟新賽道、拓展新市場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