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業動態hyjj
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是實施“十四五”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、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、省委經濟工作會議、2023省兩會都明確提出要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。為展現云南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,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,云南發布推出“財金云南”專欄,從營商環境、投資、就業、消費、物價、糧食生產、外貿、居民收入等多維度經濟視角入手,聚焦熱點、發掘亮點、剖析問題、解疑答惑、提振信心,展望云南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取得新突破、新成效。
?
資料圖 佴斌 攝
工業總量再上新臺階
2022年,全省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7197億元,增加值總量繼2019年突破5000億元,2021年突破6000億元后,再上7000億元新臺階。2022年,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1年的24.1%提升至24.9%,提升0.8個百分點,工業占比穩步提高。
晶澳科技曲靖基地 供圖
運行趨勢總體向好
2022年,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21年增長7.7%,高于全國4.1個百分點,總體保持平穩較快增長。2022年,煙草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.8%,比2021年提高1.5個百分點,為2015年以來年度最高增速,增速貢獻率達19.4%,充分發揮“穩定器”作用。從剔除煙草后的非煙工業看,2022年,全省非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.4%,比上半年(6.9%)和1-3季度(8.3%)分別提高1.5和0.1個百分點,回升向好趨勢明顯。
重點州市支撐有力
2022年,全省16個州市中,14個州市保持正增長。其中,文山(增長24.3%)、保山(增長17.9%)、曲靖(增長16.1%)、楚雄(增長14.6%)、麗江(增長14.0%)、臨滄(增長10.6%)6個州市保持兩位數增長,對全省增速貢獻率高達65%。
其中,曲靖、文山占比明顯提高,曲靖、文山工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分別為14.8%和3.5%,比2021年提高1.4和0.5個百分點。

資料圖 云南綠色鋁產業園 陳飛 攝
結構轉型升級加快
一是電子“主動力”作用強勁。2022年,以綠色硅和新能源電池為代表的電子行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,達2009億元,增加值同比增長58.0%,增速貢獻率達44.7%,是貢獻率最大行業。電子行業繼2021年躍升為全省第四大行業后,增加值占比繼續提高,由2021年的6.4%提升到2022年的9.3%,為全省工業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。
二是支柱行業個數增加。2022年,化工行業占比從2021年的4.2%提升到5.0%,全省煙草、電力、有色、電子、化工5個行業增加值占比達到5%以上(占比超5%即為支柱行業),改變多年來全省僅有4個支柱行業,多點支撐不明顯的情況。
三是制造業占比穩步提升。2022年,全省規模以上采礦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.8%,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.7%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.3%。其中,制造業增速最高,對全省增速貢獻率達79.9%。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2021年的71.9%提升至2022年的72.7%,提高0.8個百分點,內生動力不斷增強。
資料圖 新能源電池產業園區
新動能引領作用凸顯
一是新興產業發展成效明顯。2022年,我省聚焦重點產業招大引強,重點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。新能源電池產業迅速壯大。2022年,新能源電池產業實現產值319億元,同比增長4倍,增加值同比增長350.4%,高于規模以上工業342.7個百分點,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速貢獻率為12.2%。綠色硅產值突破千億。2022年,綠色硅產值同比增長130.9%,產值突破千億,達1073億元,增加值同比增長93.2%,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速貢獻率為25.6%。綠色鋁產業快速增長。2022年,綠色鋁實現產值857億元,同比增長36.6%,增加值同比增長35.2%,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速貢獻率為9.1%。
二是高技術制造業支撐強勁。2022年,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.4%,高于全國32.0個百分點,累計增速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,持續領跑工業生產。增加值占比于2022年1-3季度首超10%,2022年占比繼續提升至11.9%,比2021年提高2.5個百分點。
三是新動能產品供給能力提升。2022年,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持續顯現,新動能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,新能源汽車、智能手機、單晶硅、液晶顯示模組、光電子器件產量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,分別同比增長78.3%、75.7%、56.4%、24.4%和17.2%。多晶硅、光伏電池等產品從無到有實現零的突破,2022年產量分別達到4.5萬噸和31.3萬千瓦。
楊崢 攝
對外經濟規模不斷擴大
2022年,在電子行業出口帶動下,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出口交貨值565億元,比2021年增長28%,增速呈兩位數以上較快增長。其中,電子行業完成出口交貨值405億元,比2021年增加90億元,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的比重達到71.7%,穩居工業出口第一大行業。出口排名第二、三位的有色行業、食品制造業分別完成出口交貨值50億元和26億元,全省工業出口結構不斷優化。

